中国自然资源报:专群联动,基层地灾防治能力不断增强——2022年6月地灾避险典型案例启示

浙江景宁“6·22”三石村泥石流现场

 

地灾气象预警联动响应  专群结合筑牢风险防线

       在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区,90%以上的地质灾害是降雨引发的。通过综合分析不良地质作用易发性、承灾体分布及其易损性和实时雨况,作出地质灾害风险动态研判,发布分区分级的预警产品,可有效指导广域地质灾害风险防御。

       近年来,各级自然资源部门联合气象部门,不断健全完善国家及省级地灾气象风险预警网络、模型判据、产品质量与响应机制,稳定24小时预警信息发布,探索72小时预警服务,部分市(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短临预警方法,持续完善预警区群测群防机制,用实际行动筑牢基层防线。6月,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211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3084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22659万元,涌现出许多典型事例。如:四川省马尔康市监测员然拉木滚,收到预警信息后认真巡查排险,果断组织避让,受到四川省政府通报表扬;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地要求乡、村两级对地质灾害预警响应措施应知应会;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加强预警区巡查排查,入户预警,紧急转移疏散群众,避免了人员伤亡。

       典型案例 四川马尔康“6·10”俄热塘滑坡避险

       6月10日2时许,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草登乡科拉机村俄热塘发生滑坡。因监测员发现变形迹象,提前转移3户19人,实现成功避险。

       6月9日16时30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局发布马尔康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后,值班人员及时将预警信息快速分发至各乡镇、监测员、在建工程管理人员等群测群防网络。6月9日20时51分,草登乡科拉机村发生2.9级地震。俄热塘滑坡监测员然拉木滚发现居民房屋旁一条小溪断流,根据平时培训所学知识判断,可能会发生较大规模地质灾害,随即将受威胁的3户19人全部撤离至安全地带。6月10日0时3分左右,当地发生5.8级地震,1时许再次发生6.0级地震,导致俄热塘山体滑坡松动,原有裂缝贯通,56万立方米的坡体在2时许滑动,造成2户房屋垮塌。

       典型案例 广西融水“6·18”九溪村群发地灾避险

       6月18日3时~4时,受特大暴雨影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九溪村发生群发性崩塌、泥石流。因预警响应快速有效,59人成功避险。

       6月17日16时,自治区、市两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时发布柳州市全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后,值班人员第一时间通知高风险区内乡镇负责人,要求相关村、屯监测人员加强监测巡查,提醒村民注意安全。6月18日1时~2时,降雨达149.4毫米,自然资源部门发布预警信息并要求乡镇政府加强巡查,发现危险及时组织人员撤离。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巡查发现河水暴涨,立即通知受威胁的4户以及3个屯中居住在沟谷两侧低洼地带的村民紧急向村内高处房屋转移。6月18日3时左右,九溪屯村民屋后山体发生崩塌,造成房屋倒塌;3时~4时,受大暴雨影响,沟谷两侧11处沟谷和坡面陆续发生崩塌、滑坡,形成3条泥石流,造成28户房屋受损。

       典型案例 广西龙胜“6·22”玉龙巷泥石流避险

       6月22日16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桂龙路玉龙巷后山小冲沟突发泥石流,造成多栋民房损毁。幸而受威胁的74户251人提前被撤离,成功避险。

       6月21日16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站根据降雨情况,经与桂林市自然资源局会商后,对外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并电话通知龙胜县自然资源局加强龙胜镇等地地灾隐患点巡查监测。6月22日12时许,监测员在巡查中发现龙胜镇城南桂龙社区后山山体出现蠕动变形,随即向龙胜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报告险情,并按照要求加密监测;16时10分,监测员发现玉龙巷后山出现泥石流迹象,第一时间电话告知桂龙社区领导。火速赶到现场的社区领导发现,泥石流距离一处房屋只有数百米远,快速将屋内的两位老人转移至安全地带。3分钟后,该房屋被泥石流冲毁。

       科学规范管控地灾隐患点风险

       在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当山体出现变形失稳等危险迹象且有明确承灾体时,意味着灾害风险可能加剧,需将其列入群测群防台账重点防范,及时采取消除隐患或减缓风险的措施。如:公开公示隐患点信息,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对隐患点危险区实施管控,建立“一员一案两卡三查(监测员,防灾预案,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制度,在隐患识别、认定、监测、治理、核销等技术标准的支撑下,实现风险管控规范化;尽早实施综合治理或避险移民搬迁;消除已有隐患的同时,加强对新增隐患的识别,从根本上减轻风险。

       由于地质隐蔽性、承灾体活动性和环境多变,个别隐患点防控仍存在范围不准、措施不稳等技术风险,对其加强巡查监测得到各地重视,以下所列举事例说明成效明显。

       典型案例 四川九龙“6·19”雀枯沟泥石流避险

       6月19日19时,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雪洼龙镇雪洼村雪洼组雀枯沟暴发泥石流,导致5户房屋受损。受威胁群众10户48人因提前被转移,实现成功避险。

       该沟谷曾于2020年汛期暴发泥石流,被纳入了隐患点管理台账,实施的应急治理工程于2021年4月竣工。通过验收的治理工程经2021年汛期考验后,该隐患点于当年12月销号。今年6月19日,九龙县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提醒各乡镇加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巡查排查;18时22分,雪洼村雀枯沟境内雨量增大,考虑到泥石流暴发规模有很大不确定性,该村将10户48名村民转移避险,并将雨情通知乡镇政府;18时25分,全部人员转移至临时避险安置场所;19时左右,泥石流暴发,规模超出预期。在大部分泥石流顺排导槽堆淤下游的情况下,仍造成5户房屋、15亩农林耕地、2公里村路、1辆车被淤埋。

       典型案例 江西上栗“6·21”镜山村滑坡避险

       6月21日16时30分,江西省上栗县东源乡镜山村15组村民屋后发生滑坡,造成1间房屋损毁。因之前巡查发现变形迹象时已撤离4户17人,无一伤亡。

       6月18日14时,省、市、区自然资源部门先后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县、乡、村、点落实群测群防响应措施。6月21日上午,根据持续雨势,当地政府果断要求村组干部挨家挨户通知群众做好撤离避让准备;15时35分左右,监测员巡查发现,居民屋后坡体出现鼓胀及掉块现象,且雨势逐渐加大,意识到可能发生地质灾害,随即采取敲锣、呼喊等方式发出警报,通知受威胁居民紧急撤离。6月21日16时30分左右,滑坡发生,居民房屋严重受损。经现场勘查,该滑坡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当地政府调整优化了防御措施部署。

       典型案例 陕西宁强“6·22”廖家坝滑坡避险

       6月22日10时45分、23日10时20分左右,陕西省宁强县舒家坝镇松树沟村二组廖家坝滑坡隐患发生两次滑动。受威胁群众5户17人提前撤离,成功避险。

       该滑坡隐患位于山前斜坡地带,平面形态呈“圈椅状”,总体积约1.2万立方米,前缘因切坡建房有了临空面。6月22日8时30分左右,舒家坝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坡体受降雨影响出现变形、滑动迹象,立即上报镇政府;9时左右,镇、村干部赶赴现场,根据对口技术支撑单位划定的滑坡危险区范围,动员并协助转移受威胁5户17人撤离。6月22日10时45分许,约450立方米坡体发生滑动;23日10时20分左右,约900立方米坡体再次滑动,造成2间房屋损毁。

       典型案例 陕西略阳“6·29”椿树湾崩塌避险

       6月29日18时30分,陕西省略阳县黑河镇高家坎村椿树湾滑坡隐患点上方山体发生崩塌。因监测员发现及时,受威胁11户30名群众成功转移避险。

       当日15时,监测员在椿树湾滑坡隐患点巡查时,发现隐患点后缘上部坡体岩石出现裂缝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随即将该情况上报镇政府;16时,县政府要求启动应急响应,转移直接受威胁群众11户30人,同时布设警戒线,加强监测;18时30分左右,崩塌发生,最大落石体积约96立方米,造成3间房屋毁坏。

基层地灾防治体系与防治 能力现代化建设成效显现

       在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类型复杂多样且动态多变,多数突发性强,前兆很难捕捉,导致防控难度大。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风险隐患动态调查识别技术方法和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专群融合推进基层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浙江省为例,在今年6月10日~6月26日梅雨季,该省遭受3轮强降雨过程,14个乡镇(街道)累计雨量超过500毫米,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0起,涉及可能伤亡人数182人。

       总结包括浙江省在内的探索实践经验,技术人员认为风险隐患识别是广域防灾减灾的前提。在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调查与动态巡查工作中,除关注变形失稳迹象明显的隐患点外,还要将可能危害人员安全的危险斜坡区(带、段)、沟谷溪流划为防范区,指导更精准地防范风险。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广域地灾源头治理的基础。各地要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研究编制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标准,制定分区开发利用负面清单。

       预警响应是风险科学管控的措施。通过点面结合构建风险评估数值模型,创新技术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精度,提高预警的时效性与频次,建立预警入户、避险响应、动态校验的闭环机制,最大程度地提升防御成效。

       群测群防是及时测控风险的保障。发挥基层地质灾害风险治理群测群防第一响应优势,确保每个隐患点、每片防范区有专人负责,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科技手段是高效管控风险的支撑。探索光学影像、干涉雷达(InSAR)、机载雷达和地面勘查调查结合,尽可能做到隐患点早发现、早综合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预警信息借助“地灾智防”手机应用程序(App)一键到村、到点、到户、到人,指挥调度借助“地灾智治”应用场景,确保防御措施落实落地。

       典型案例 浙江龙泉“6·19”宫头村滑坡避险

       6月19日8时,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龙泉市为橙色等级;13时许,群测群防员在西街街道宫头风险防范区加密巡查,发现零星崩塌现象,立即通过“地灾智防”APP上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乡镇负责人。乡镇政府立即组织风险防范区内24户92人转移。6月19日15时许,风险防范区及周边发生多处滑坡,造成1幢4间房屋倒塌,无人员伤亡。

       典型案例 浙江龙泉“6·20”剑池街道滑坡避险

       6月20日8时,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龙泉市为橙色等级。6月20日14时,在剑池街道南大洋41号欧立木业区块项目部临时员工宿舍东侧山坡,巡查员发现有少量块石掉落,立即喊话通知屋内人员以及周边受影响群众撤离,共转移113人。6月20日20时左右,该处发生滑坡,下滑方量约5000立方米,造成区块内5幢临时板房倒塌、4幢临时板房倾斜受损,未造成人员伤亡。

       典型案例 浙江景宁“6·22”三石村泥石流避险

       自6月17日起,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持续强降雨。6月22日4时,澄照乡三石村村民发现距离翁边村上游600米处的山体出现滑坡,立即将险情上报乡政府及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6时,经专业调查观测研判,直接受威胁的14户33人被立即撤离;10时,巡查员再次发现边坡块石掉落,再次组织受影响区70户220人撤离。6月22日10时20分左右,5万立方米泥石流暴发,多处房屋受损,无人员伤亡。

发表时间:2022-07-28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