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发布6月份地灾避险典型案例,看“浙”里!

      在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类型复杂多样且动态多变,多数突发性强,前兆很难捕捉,导致防控难度大。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风险隐患动态调查识别技术方法和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专群融合推进基层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浙江省为例,在今年6月10日~6月26日梅雨季,该省遭受3轮强降雨过程,14个乡镇(街道)累计雨量超过500毫米,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0起,涉及可能伤亡人数182人。

      总结包括浙江省在内的探索实践经验,技术人员认为风险隐患识别是广域防灾减灾的前提。在地质灾害风险隐患调查与动态巡查工作中,除关注变形失稳迹象明显的隐患点外,还要将可能危害人员安全的危险斜坡区(带、段)、沟谷溪流划为防范区,指导更精准地防范风险。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广域地灾源头治理的基础。各地要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研究编制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标准,制定分区开发利用负面清单。

      预警响应是风险科学管控的措施。通过点面结合构建风险评估数值模型,创新技术提升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精度,提高预警的时效性与频次,建立预警入户、避险响应、动态校验的闭环机制,最大程度地提升防御成效。

      群测群防是及时测控风险的保障。发挥基层地质灾害风险治理群测群防第一响应优势,确保每个隐患点、每片防范区有专人负责,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科技手段是高效管控风险的支撑。探索光学影像、干涉雷达(InSAR)、机载雷达和地面勘查调查结合,尽可能做到隐患点早发现、早综合治理与避险移民搬迁;预警信息借助“地灾智防”手机应用程序(App)一键到村、到点、到户、到人,指挥调度借助“地灾智治”应用场景,确保防御措施落实落地。

      典型案例浙江龙泉“6·19”宫头村滑坡避险

      6月19日8时,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龙泉市为橙色等级;13时许,群测群防员在西街街道宫头风险防范区加密巡查,发现零星崩塌现象,立即通过“地灾智防”APP上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及乡镇负责人。乡镇政府立即组织风险防范区内24户92人转移。6月19日15时许,风险防范区及周边发生多处滑坡,造成1幢4间房屋倒塌,无人员伤亡。

 

微信图片_20220809073720.png

浙江龙泉“6·19”宫头村滑坡全貌

 

      典型案例浙江龙泉“6·20”剑池街道滑坡避险

      6月20日8时,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龙泉市为橙色等级。6月20日14时,在剑池街道南大洋41号欧立木业区块项目部临时员工宿舍东侧山坡,巡查员发现有少量块石掉落,立即喊话通知屋内人员以及周边受影响群众撤离,共转移113人。6月20日20时左右,该处发生滑坡,下滑方量约5000立方米,造成区块内5幢临时板房倒塌、4幢临时板房倾斜受损,未造成人员伤亡。

 

微信图片_20220809073752.png

浙江龙泉“6·20”剑池街道滑坡全貌

 

      典型案例浙江景宁“6·22”三石村泥石流避险

      自6月17日起,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持续强降雨。6月22日4时,澄照乡三石村村民发现距离翁边村上游600米处的山体出现滑坡,立即将险情上报乡政府及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6时,经专业调查观测研判,直接受威胁的14户33人被立即撤离;10时,巡查员再次发现边坡块石掉落,再次组织受影响区70户220人撤离。6月22日10时20分左右,5万立方米泥石流暴发,多处房屋受损,无人员伤亡。

 

微信图片_20220809073806.png

浙江景宁“6·22”三石村泥石流全貌

发布时间:2022 -08-09    来源:省自然资源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