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报:自然资源部将加强地质碳汇潜力调查评价

 

 

本报记者 吴启华

      自然资源部近日公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4079号(资源环境类322号)提案答复的函》,就中国农工民主党界提出的《关于高度重视地质碳汇作用的提案》中所提建议,经商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做出详细答复。

  答复函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出台了《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全国地质调查“十四五”规划》,将在“十四五”期间加强地质作用固碳机理研究与增汇技术研发,深入开展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效应监测评价,围绕清洁能源基地、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固碳地下空间编制国土空间碳中和区划“一张图”,进行相关发展战略、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研究,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碳中和地质路线图。

  科技部等九部门已于8月18日发布《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着眼长远加大CCUS与清洁能源融合的工程技术研发,开展矿化封存、陆上和海洋地质封存技术研究。

  答复函表示,自然资源部在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方面,一是组织开展全国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初步掌握了我国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干热岩型地热资源潜力;二是实施了京津冀、东南沿海、青海主要盆地等重点地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圈定了一批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地热资源开发靶区;三是在青海共和盆地技术上成功实现干热岩试验性发电并网,在雄安新区成功进行国内最长的4200米超长重力热管采热试验;四是建设了自然资源部地热与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创新中心、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深部地热资源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创平台。

  自然资源部将依托部相关科技创新平台,积极申报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国家能源局推动开展高温钻井装备仪器、中低温地热发电关键技术、高温含水层储能和中深层岩土储能关键技术等集中攻关,力争突破干热岩探测、压裂及效果评价等关键技术,研发单井采热系统、增强型地热系统以及地面综合梯级热利用系统,开发干热岩地热能开发利用工程示范,推广含水层储能、岩土储能等跨季节地下储热技术利用。

  自然资源部在地质碳汇研究方面,开展了全国区域尺度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对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典型玄武岩流域的碳汇通量进行了监测评价,初步评估了蛇纹石等超基性岩矿尾矿封存潜力。

  答复函表示,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加强地质碳汇潜力调查评价,进一步细化评价全国主要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在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筛选一批规模化集群适宜靶区或场地,与企业合作实施工程示范;开展岩溶区碳循环与碳汇效应调查研究,探索建立岩溶流域碳汇通量计算方法,并开展人为干预增加岩溶碳汇试验示范;开展地球深部碳循环机制及基性-超基性岩矿化固碳作用过程调查研究,分析基性-超基性岩矿化固碳的化学反应机制、物理化学条件和动力学因素,对比不同类型岩石矿化固碳效应,评估我国重点地区矿化固碳潜力。科技部正在推动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等重点专项,加强CCUS等碳中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

发表时间:2022-08-29    来源:中国矿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