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报:就矿找矿是找矿哲学的内核

 

作者:程利伟

       就矿找矿是指根据已知线索而开展的一种找矿活动。这个“已知线索”可以是已经证实的矿床(包括待采、在采或者已经闭坑的矿山),也可以是致矿信息(包括经过查证的致矿异常和在查、在勘的矿体),还可以是有利成矿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构造背景或者是相关地质事件。因此,就矿找矿概念就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就矿找矿是指依据现有的矿床线索开展的找矿活动;广义就矿找矿则是指依据所有已知和未知待查的找矿线索而开展的全部找矿活动。

  就矿找矿是关于找矿的理论。首先,就矿找矿是古今中外无数找矿人在浩如烟海的找矿实践中逐渐汇集的成功经验。在我国2700多年前的《管子》中就有“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铁,上有铅者其下有银”的说法。有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国外发现的18个重要矿床中,至少有12个是属于老矿区扩大远景。其次,使就矿找矿从实践经验发展为找矿理论是原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的贡献。他于1982年发表在《地质报》上的“论就矿找矿”开启了就矿找矿规律总结归纳工作。继而,于2012年发表“再论就矿找矿”、2017年发表“就矿找矿论”,通过“三论”把就矿找矿从一个朴素的找矿思想方法提升为一个成熟的找矿理论。

 

19.png

 

 

  一、就矿找矿理论是找矿哲学的灵魂所在

  找矿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从总体上研究矿产勘查活动的普遍联系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找矿哲学的基本规律是客观地质规律、认识运动规律、社会经济规律和科学技术规律在找矿勘查活动中的概括和抽象。

  找矿哲学的主要范畴是从矿床学、矿产勘查学等自然科学以及其他现代科学的一般成果中提炼出来的。作为客观存在对象的范畴,即矿与非矿、大矿与小矿、富矿与贫矿、表露矿与隐伏矿、优势矿与劣势矿、单元矿与多元矿、渐变与突变、有限与无限等等。作为认识运动的范畴,包括已知与未知、发展与突破、浅部找矿与深部找矿、点上找矿与面上找矿、老区找矿与新区找矿、经验找矿与理论找矿、继承与发展等等。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范畴,有需要与可能、重点与一般、室内与室外、目的与手段、地表与地下、全局与局部、质量与数量等等。

  找矿哲学主要包括找矿哲学的唯物论、找矿哲学的认识论、找矿哲学的辩证法、找矿哲学的矛盾论和找矿哲学的主体论等5个方面的内容。

  找矿哲学学科创建人朱训认为,找矿哲学与矿产勘查学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找矿哲学是从世界观和主体论的角度对矿产勘查(找矿)活动及其规律进行考察与分析研究,又是从矿产勘查(找矿)实践和科学研究成果中概括出的哲学问题。找矿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矿产勘查(找矿)活动以及这种活动的客体——矿产与这种活动的主体——勘查者(找矿人)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矛盾运动。矿产勘查(找矿)活动是人类基本实践活动之一,其作用对象是出露地表和埋藏于地下的矿产。在找矿哲学中矿产和矿产勘查者(找矿人)以及矿产勘查(找矿)活动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即作为一般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力求揭示它们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与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关系。 

  找矿哲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找矿活动中认识规律和矛盾运动规律,使找矿者能够在找矿实践中正确认识与掌握矿产的形成、分布与变化规律和找矿工作规律,从而更好地解决找什么矿、到哪里去找矿、用什么方法找矿和如何才能找到矿的问题。

  综上所述,找矿哲学是关于矿产勘查(找矿)科学的科学。找矿哲学是在对就矿找矿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逐渐萌生、发展、最终确定的学科。而就矿找矿理论则是通过对找矿活动的系统总结、概括,最后综合抽象出来的找矿思维、找矿方向、找矿路径、找矿方法和找矿一般规律,是找矿理论的集大成者。因此,就矿找矿理论是找矿哲学的灵魂,二者之间是递进关系。

  二、找矿理论与成矿理论的辩证关系

  成矿理论是矿床学研究的终极成果。是通过对已知矿体的时空展布、物质源流、控容矿构造及相关地质事件的研究归纳总结,进而构建一类矿床成矿模式的科学。相对成矿理论,找矿理论则是对未知矿体进行找寻的理论方法和思维模式。成矿理论是自然科学,找矿理论是哲学。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找矿理论强调要科学地运用成矿理论指导找矿活动,要加强找矿区域地质背景与相关成矿理论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套用成矿理论。

  有人把埋藏于地下深处的未知矿体比喻为大象,成矿理论是“大象解剖学”,而找矿理论则是“瞎子摸象学”。摸到象在先,解剖象在后;摸到象的哪一个部分,只能解剖象的哪一个部分。所以,成矿理论与找矿理论是继承关系。同时,通过对已知大象的解剖,归纳总结这一类矿床的生成规律,对寻找这一类新的矿床又具有指导意义。即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但这种指导作用又具有其天然的局限性。因为世界上的矿千差万别,几乎没有绝对一样的两个矿存在,每个矿都具有其特殊性,用特殊规律指导普遍行为是哲学悖论。因此,在找矿实践中,简单套用现有的成矿理论开展未知矿床的找矿工作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

  在找矿实践中,找矿人依据掌握的找矿线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点到面逐步追溯。往往是先找到大象的某一部分,如象腿或是象耳等等;然后根据已知信息进行探边、摸底,及至发现“大象”全身;进而根据大象所在的时空环境、物质来源、迁徙通道进行系统分析,最终找到整个象群。这就是就矿找矿的一般过程。

  三、就矿找矿理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就矿找矿理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方面,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方兴未艾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既是对其找矿成就的肯定,更是对全国地质找矿工作的激励。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确保能源资源安全。另一方面,国际形势风起云涌,逆全球化愈演愈烈,特别是俄乌冲突警示我们,提高矿产资源自给能力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压舱石。加强地质找矿工作的战鼓一通紧似一通,值此重要历史关头,就矿找矿理论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奠定理论基础,并将在今后找矿实践中大有作为。

  首先,建议部省两级矿政管理部门出让矿业权提速增量,向市场投放更多更好的已知找矿线索(包括已闭坑的矿山);其次,所有在建矿山应积极依据现有研究程度组织开展探边摸底勘查,努力扩大矿山资源远景;第三,各级公益性地质调查机构,要加速和深化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调查工作,在攻深扫盲提质上下功夫,提供更多、更好新的找矿线索;第四,继续深化矿业权管理制度改革,为各类找矿线索营造流转顺畅的政策环境;第五,深化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完善体制、构建激励地质找矿事业繁荣发展的新机制新制度。

发表时间:2022-10-31    来源:中国矿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