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大会动态|能源矿产领域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来源:矿业报

  10月20日上午,2018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一带一路”矿业合作论坛在天津召开,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主持论坛。

  2000多年前,怀着友好交往朴素愿望的先辈们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漫漫丝路,泽遗百代。如今,曾带给沿线国家繁荣与兴盛的古丝绸之路,在共商共建共享精神的指引下,正不断孕育新的合作成果,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抓手和平台,是‘走出去’战略的创新和发展,国际产能合作对于推动国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经济发展,发展高水平的开放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亚雄在演讲中的这一观点,得到论坛嘉宾的“点赞”。

  “一带一路”沿线是资源富集地区。根据一项研究报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天然气储备占全球一半以上,达到53%。其中,石油占17%、煤炭占了25%、铁矿石占20%。这表明,能源矿产资源领域的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贸易的优势领域。

  “ 中国与一些沿线国家毗邻,山水相依,具有千丝万缕、唇齿相依的独特关系。相邻的国家以矿产资源合作为起点,构建利益共同体,将极大地促进区域和平稳定发展,实现多方共赢。同时,为加强矿产资源领域合作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中铁十九局集团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范春晖的演讲道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被沿线国积极响应的原因。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其根本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当今世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大势,也契合了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同时为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发展难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沿线国家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论坛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主任李文渊和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谢渊分别介绍了上合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的进展与未来的合作展望。

  依托两个地学合作中心,将开展包括地学数据库建设、跨境编图,并针对重要成矿带、重大地质问题开展联合地质调查,以及进行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方面的调查合作。合作将凝聚国内外地学领域的一流科学家,积极开展地质、资源环境等地学问题的国际研究。同时,加强科技交流与人才培养,促进地球科学理论与技术进步,助力绿色矿业经济健康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沿线国家的经济和地球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论坛上,阿富汗矿业石油部萨米·卡尔·穆罕默德、柬埔寨能矿部李姆·帕格纳、蒙古国家矿业与重工业部地质政策司普瑞苏瑞·撒诺格尔、塞尔维亚调查局高级水文地理学家皮特贝斯潘提斯·谭佳、泰国矿物资源厅亚萨穆特·奥拉范女士、厄立特里亚矿业部瑞德瓦·阿勃都卡迪尔·撒里分别介绍了各国的资源情况、投资政策以及未来的合作潜力。中铁十九局集团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范春晖和北京市雨仁律师事务所主任栾政明分享了“一带一路”投资经验和并购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