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地质调查新进展:探索“地质大脑+人工智能”新模式

来源:鱼眼看矿业

11月13-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河北固安组织智能地质填图野外现场研讨会。会上透露的相关信息表明,目前,我国智能地质调查技术已从从地质调查业务流程的信息化,向地质调查过程为重心转移,探索建设新一代“地质大脑+人工智能”的地质调查工作模式。目前,这一探索已初步形成了“大数据+大计算”技术框架、生态环境与计算流程,我国的智能地质调查也站在了“电脑+人脑”的新起点上。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智能地质调查系统研究团队负责人介绍,2018年,研究团队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开始启动面向地质对象(如岩性、地质填图单位、古生物、综合地质对象)的分类与智能识别技术方法研究和流程试,形成了以下成果:

  构建了从“人脑+电脑”到“电脑+人脑”过程的基础知识库描述框架,包括地质分词库、地质报告目录树知识库、岩石分类和命名知识库、岩性样本描述等知识库;

  重点启动了深度学习数学模型辅助地质调查过程即地质调查对象识别与分类研究。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岩性识别,已完成识别模型分类器设计,目前已收集7万原始照片、训练样本接近200万张;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质调查对象智能分类与识别,设计了双输入多层感知机处理多模态数据的方案,并在二连东乌旗区调项目中进行了验证;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的地质知识描述框架和PRB建模技术,完善了隐式化孔斯曲面和线框模型集成的建模算法,正在研究解决地下多层结构的地质图三维建模以及地质对象切割关系自智能化处理算法;

  在地质调查智能空间平台上搭建适用于深度学习的Python Web服务框架,形成基本应用流程。

  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部室负责人、特聘专家和试点项目负责人约50人参加会议。围绕今后如何进一步完善地质智能大脑框架建设、在智能地质调查的新起点上起好步,结合试点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进新一代“大数据+人工智能”地质调查工作模式的落地与应用等议题,代表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