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探矿者年会看地质勘查转型与发展趋向之二

来源:中国矿业报

  初夏的北京在经历一场狂风骤雨之后,上空碧波如洗。城市北面的山峦在阳光的映射下层峦耸翠,上出重霄。而在距离山脉数十公里的北京会议中心,正在上演着一场新时代矿业如何发展的思想与智慧的交锋。

  就在会议的前一天,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有的国家利用我们的稀土资源生产产品来遏制,甚至打压中国的企业、中国的产业,那么会极大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对世界各方都是不利的。”由此以来,稀土这种号称现代工业“维生素”的矿产资源,再度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并再次彰显了稀土这种矿产资源在保护国家利益方面的重要性。

  会议开始前,与会者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议论着由美国主导的贸易战,以及可能对矿产品市场所带来的冲击。记者从参会人员谈论时从容的表情上看,贸易战给地勘工作者带来的影响可控,并应了一首老歌中的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喽有猎枪”。

  本次探矿者年会把握世界局势,紧跟时代脉搏,以“继承优良传统,主动转型升级,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宗旨,并就如何发挥好地勘行业的优势,提升资源服务的保障能力,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新时代,新形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地质勘查工作发生着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要求我国的地勘工作为国家提供更加安全、稳定、可靠的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以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这就要求地勘工作发挥更加精准、有效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方面,要求地勘工作提供更高质量的成果产品与更加优质的服务。”论坛开始时,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彭齐鸣在致辞中表示。

  据了解,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资源领域有三个全球第一,既“资源的生产、资源的消费和资源的贸易”。由此可以看出,消费和贸易占主导地位,依照目前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有专家预估这一现状至2035年前将难以改变。

  不仅如此,会上,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在报告中同时表示,目前我国“两多一高”的态势,未来几年依然难以改变。所谓的两多是“矿产种类多和数量多”,一高主要是指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目前对外依存度达到60%的矿产品有11种。由此带来的资源安全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就目前外部局势来看,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的确在不断增加,并致使我国境外供应的风险持续加大。如近期发生的美伊关系持续恶化、美俄中导条约和叙利亚问题等等。

  从内部环境来看,由于环境保护对矿产品投资带来的压力同样不容小觑。有专家指出,过去我国开足马力发展经济,导致对能源矿产的需求剧增。这种粗放发展方式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理念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重视。在新时代“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背景下。我国矿业该如何发展,是地质勘查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侯增谦院士认为,不仅在采矿领域,在找矿勘探方面我国的地勘工作也有着不小的压力。随着各地生态保护区的相继划定,地质工作者的找矿工作范围在某种程度上被大大压缩。

  他同时认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必须要站在全球的高度,来充分思考资源安全问题。过去可以自力更生解决资源能源的需求,现在可以采用境内境外两种市场的方式,充裕我国的能源矿产战略储备。在处于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国必须参与全球的资源管理,提升我国资源安全体系的保障能力。

  新形势,新要求

  侯院士建议,我国目前有必要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矿产资源的需求做出一个预测。既2021至2035年,我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到底需要多少资源,以此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制定国家战略和规划的基础。

  对此,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球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量化的规律性的总结和量化的预测。从该预测方案中看出,在黑色金属方面,我国对钢和锰的需求,在未来15年内会有所减缓。但是铬、钽、钒、钛将会持续攀升,并将在2025年达到高峰。

  对于原铝、铜、铅锌和镍的需求也将会快速攀升,并在2021年至2028年达到高峰。另外,对于铅、锌的需求将会持续缓慢的上升。钴、钼、钨、铣、锑等也会持续上升,并将在2020年到2030年达到高位。其中,钴的需求将会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贵金属中的金、银和铂需求也会继续快速的攀升,铂的需求量会依然在高位徘徊。

  另据预测,未来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将呈现由大宗矿产品向专业金属矿产品演变的趋势。尤其以“三稀”为代表的关键产品,如稀土、锂、锑、锆等将出现上升趋势,其中金属锂的需求将会大幅度的快速攀升;稀土和铍的需求仍将保持上升的势头。锆的需求在2020年和2025年会达到高峰。但是对于锶的需求会持续走低,镓、铟、铌、钽的需求将呈快速上升趋势。

  由此从报告总结来看,未来5年~15年在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节点期间,矿产资源消费的总体仍将处于上升的态势。尽管需求增速放缓,但总量依然需求大。与大宗矿产资源相比,关键矿产的需求将呈快速增长态势。

  侯院士表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未来需求庞大能源矿产作为支撑。在量的方面,可能是我国现有可采储量的几倍到十几倍,国家发展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调生态环境是不现实的。所以,我国从现在开始就要在勘查、开采、选冶等方面从科技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我国新一代的地勘工作者,发扬老一代地质人的地质先驱以实业救国、科学报国优良光荣传统,积极投身于科技找矿事业的精神。

  新要求,新导向

  如何未雨绸缪,为将来做好充足准备。有专家建议,我国亟待解决查明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潜力问题,加紧对战略资源的储备。这些仍然是确保我国资源安全的有效手段。

  经济学家谷树忠在会上介绍:“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有着完备的资源储备体系。并且这些资源储备体系仍在不断的扩展中。另外,这些发达国家的专业机构对关键矿产的勘查和研究仍在不断加强中。如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方向,已经从其它研究领域转移到了对关键金属矿产的研究,所勘查的重点也已从传统的矿产向关键矿产转变。像美国这样一个后工业时代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面向未来应对挑战,我们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资源体系。”

  侯院士建议,由自然资源部牵头,工信部、科技部、外交部、金融系统等多部门联合制定中国的全球性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战略,研究出台相关的政策。有效协调各方力量,发挥各方优势,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提升与我国资源保障实力和全球资源控制能力,实现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以此来确保我国新兴产业和经济社会的科学可行发展。

  除了在国外寻求资源保障基地以外,国内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同样不能松懈,更要利用好现有高精尖科学技术并实现成果转化,以便提升国内矿产资源的保障水平。

  “地质调查在新时代、新要求下依然发挥着主导作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兼总工室主任徐学义作了在新形势下地质调查工作如何转变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矿产能源的报告。

  他在报告中说,地质调查工作根据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新需求也带来了新挑战。面对新挑战,中国地质调查工作积极转变,做好能源地质调查,保障能源资源安全,服务“两个一百年”目标。

  他表示,未来新的地质调查工作具体可以归纳为:

  在能源矿产调查领域继续加大投入。将清洁能源、油气常规和非常规、地热能、铀矿等清洁型新能源作为主导方向,即 “四新”概念:“引领新区、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并以此实现新型能源和传统能源矿产的重大突破。

  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到2021年力争矿产综合利用率水平较“十二五”提高5~7个百分点。到2025年,矿产综合利用率水平再提高5个百分点。

  在重要金属和非金属领域,地质调查工作要积极研究发展战略新兴性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另外还要加强像大宗紧缺性矿产的勘查。如钾盐、铜、金、锌、锰、镍等制约国民经济的大宗矿产资源。

  在境外地质调查方面,地质调查工作将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际合作,开展全球能源资源地质调查与国际合作,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全球配置。

  据了解,方式的转变和技术的突破,将大大提高我国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供给能力,对于环境生态保护和减少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具有重要意义。

  不可否认,人类在未来的发展中,或许可以攻克种种技术障碍,获得更加清洁、更多取之不竭的资源。但就目前来说,传统能源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新时代,新挑战,同样也面临着新机遇。展望未来,矿产资源这种“工业粮食”对于一个国家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古人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感慨,今天纵观国际风云,“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才是新时代天下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