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上合组织地学合作新高地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5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回应。经过5年努力,“一带一路”正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而且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上海合作组织沿线国家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和关键地区,地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主要围绕解决沿线地区人类社会发展共同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聚焦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合作。

上合组织秘书长阿利莫夫先生表示,“地学也是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框架内的重要内容,是成员国相互协作的重要方向,上合组织将高度重视地学合作”。

5月11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调中心举办的“上合组织地学大数据平台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与会代表与我国地质专家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云”建设规划、上合组织国家地学信息走廊建设构想、推动地学大数据建设、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白俄罗斯遥感技术与地学信息技术现状、伊朗国家地学数据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和数据共享。这次研讨会既是对以往工作的一个全面总结,也开启了未来国际地学合作的一个新领域,通过地学信息的共享共建,为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矿业信息交流服务和丝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开展进一步地学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研讨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严光生介绍说,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度重视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合作,在地质背景对比研究、地质填图、地球化学填图和卫星遥感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实际性合作。近年来,中国的信息技术以及卫星遥感技术高速发展,地质调查技术革新对地质调查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在地质信息领域,基本实现了地质调查全流程信息化,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地质云、地质大数据建设工作也已初具规模,地质云1.0正式上线运行,为全国用户提供中国地学研究成果互联网在线共享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历来十分重视地质信息化工作。“十一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即开始建立并实施我国基础地学数据库体系建设计划,“十三五”又对国土资源信息化做出系统规划,2017年11月6日地质云1.0正式上线,开启了我国地质信息一站式云端服务的全新工作模式,开创了互联网+地质调查的全新工作时代,为促进“一带一路”自然资源领域合作、实现互信互惠提供了有效的沟通途径。

不仅在地学信息化领域,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在地学诸多领域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于2014年10月挂牌成立,旨在促进上合组织各国地学领域合作交流,推动地学信息共享和人才培养,助力矿业经济发展。近年来,地学中心积极进取,成果丰硕。地学中心在境外合作关系拓展与国际地学合作、信息共享与服务及人才培养方面进展显著,将上合组织各国地矿领域合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国际合作关系不断拓展。目前,地学中心已与所有上合组织成员国(6个)、观察员国(6个)相应地学机构保持友好往来。其中,与塔吉克斯坦(成员国)、吉尔吉斯斯坦(成员国)、乌兹别克斯坦(成员国)、巴基斯坦(观察员国)、伊朗(观察员国)和土耳其(对话伙伴国)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及项目合作协议,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此外,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摩尔多瓦以及芬兰地质调查机构建立了联系,正在积极沟通合作意向。

项目合作进展顺利。在建立国家关系的基础上,与各国开展了地球化学资源潜力评价、基础地质编图、水工环调查、信息技术等合作项目20余项,累计完成境外1∶100万国家尺度地球化学调查110万平方千米,采集样品10000余件,还将完成30万平方千米国家尺度地球化学调查(截至2018年)。编制了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69种元素地球化学系列图件3套、200余幅。发掘整理完成了吉尔吉斯斯坦全境1∶5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212.12万件(样品的数据大于5000万),建立了吉尔吉斯斯坦1∶5万化探数据库、1∶5万自然重砂数据库和1∶5万金矿信息数据库。编制了中吉天山1∶25万地球化学系列图件、地球化学找矿预测图件,圈定找矿预测区187个,开展了中吉天山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潜力评价研究。在吉尔吉斯圈定境外找矿靶区21处,其中部分靶区已由我国“走出去”企业成功登记矿权。

合作编制了中国西部所有跨境成矿带1∶100万地质矿产系列图件(7幅),出版《中国新疆及中亚邻区地质矿产图(1∶150万)》、《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天山矿产概论》等图件、专著5部(幅)。目前正积极与巴基斯坦等国联合申报科技部国家间科技合作项目。

参加了国际青年科学家吉尔吉斯滑坡野外调查暑期培训班,目前准备与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城市地质与地质灾害对比研究,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合作。

信息共享、社会服务与国际人才培养成果显著。为推动数据共享与服务,研发了“中国上合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发布系统”,及时发布收集的各类地学信息及调查、研究成果,促进了调查研究成果的社会服务,有效实现了产研结合,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学信息的合作与共享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地学中心主办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年报》,旨在全面介绍中心年度主要工作及主要进展。《上合组织国家地学快讯》于2016年底正式创刊,第一时间报道上海合作组织相关国家在地学前沿基础研究、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跨境成矿带对比研究、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及时发布和更新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与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合作项目运行情况及各国地质矿产信息、矿业政策、法律政策、矿业活动等资讯,更好地服务中资企业及地勘单位“走出去”。

地学中心与中国地质大学联合为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培养地学人才(硕士)十余名;利用商务部援外培训班,在地球化学调查、地球物理等新技术、新方法方面培训各国学员近百人。2017年启动了高级访问学者计划,迎来了来自于巴基斯坦的首位高级访问学者。

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自“地学合作中心”成立以来,不断通过各种国际会议提高影响力。目前,已经主办、承办和参加各类国际地学会议5次(含与乌兹别克在南非世界地质大会期间举办的专题论坛),2017年主办、承办3次国际会议,其中包括在塔吉克斯坦举办的地质地球化学会议。

在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同时,地学中心也在积极寻求内部发展机会。2016年9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与西安市人民政府在京签署共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国际培训和大数据建设,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矿业权交易所”建设,共同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地学大厦”基地建设。中国地质调查局也将推进地质矿产交易所的建立。双方将相互支持、共享资源,共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格局。

这次研讨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提出共建丝绸之路国际矿业权交易机构的倡议,这份倡议得到了各国与会代表的普遍认同和积极响应。丝绸之路国际矿业权交易机构对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一带一路”沿线国际矿业投资环境,更好地服务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能源资源及矿业产能合作,促进丝绸之路沿线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成立后的丝绸之路国际矿业权交易机构,将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西安市人民政府的统一指导下,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平台为支撑,邀请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相关地矿机构参与共建。该机构计划构建长效共建工作机制和合作协商推进机制并分阶段推进,探索不定期互访会晤机制;通过矿业信息咨询服务、矿产品交流、矿业权交易、矿业金融市场等模块,致力于汇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矿业领域的各类企业,构建矿业资源交易咨询服务和金融资本相融合的国际矿业经济圈,促进区域绿色矿业经济发展。

西安市副市长杨广亭表示,希望未来能发挥上合组织地学合作中心的重要作用,借助专家强大的智囊参考作用,共同促进上合组织国家矿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携手推进矿权交易机构建设,同时也真诚希望并肩携手,共同推进国家地学大科学计划,为西安、中国、上合组织国家地学发展贡献智力支持,进一步拓展西安国际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学新高地和矿业经济新高地做出西安应有的贡献。

新的国际形势要求建立相互信任、理解、合作的国际组织。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核心的“上海精神”,正在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上合组织的发展正在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呼唤新作为,“上合组织地学中心”将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长远谋划,成为“一带一路”上闪亮的地学合作名片。

开展多边合作,实施地学合作计划。在已有双边合作基础上,与包括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及对话伙伴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拟通过“古亚洲构造域地质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凝聚国内外一流科学家,立足于两大构造域,积极开展能源和矿产资源、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环境、土地可利用等方面的多边地学合作。

推动地学中心国际化。积极与上合组织秘书处联系,力争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科学和技术部门领导会议”的推动下将地学中心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

申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开展国际多边合作,实施地学大科学计划和已有国际合作的基础上,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积极申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使其成为国家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扩大科技对外影响力等工作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学领域科技合作的发展产生引领和示范效果。

毫无疑问,以“一带一路”引领上合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新发展,让丝路精神注入地学合作新内涵,将不断深化各成员国间的合作,拓展合作领域。走在“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春风中,上合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也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